武戏精彩,文戏好笑,《雪迷宫》拍出时代阵痛

时间:2025-04-05 07:46:53 转载源:时事追踪网 作者:飞花 点击:7513次

第一集开头,我就喜欢上了黄景瑜的打戏。郑北单挑毒贩,纵身一跃,用了肘击。此时,郑北和杰哥在房间内打斗,肘击是短距离发力,适用于拥挤环境中进行高效攻击。在人类的大多数竞技类赛事中,肘击是被禁止的动作。肘骨坚硬,杀伤力强。郑北用肘部攻击杰哥的太阳穴——头部最脆弱的区域。这不是为了好看而拍的武打动作。此时郑北被多名毒贩围困,不迅速用杀招制服敌人,他很容易被反杀。禁毒工作的容错率低风险高,容不得心慈手软。第三集,郑南送给郑北一台手机,说“你也老大不小了,父母老为你担心”,说话时眼圈发红带哭腔。郑北像个29岁的孩子,调皮地摸了摸郑南的头。郑南担心刚烫的头发被弄乱,连忙甩开哥哥的手,“你干啥,我头发。”我非常喜欢这段对话,既拍出禁毒警察的风险,也有东北喜剧人的体质。《雪迷宫》能吸引我,一则它拍出禁毒英雄的气质,二则它有真实的日常风味。一、英雄气质1997年,东北哈岚市东铁玻璃厂。4月2号深夜,宋文宋武两兄弟,想在毒品交易中想黑吃黑,结果被人反杀。此案被称为“小白楼毒品案”。在现场,警方发现一张3月31号从花州到哈岚的火车票。很明显,杀害宋文宋武的犯罪嫌疑人来自花州。然后,镜头从郑北所在的哈岚转到顾一燃生活的花州。乍一看,这个转场在暗示哈岚的小白楼贩毒案和花州晓晓之死,是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两条情节线。后来才明白,两者来自不同时空。晓晓之死发生在1993年,小白楼毒品案发生于1997年。平行剪辑既能表示同时异地,也适用于不同时空。没有标注时间,是主创对观众们的信任。这样处理在传达一个信息,花州的昨天,是哈岚的明天。1993年的顾一燃在花州经历的悲剧,也会变成1997年哈岚市民的悲剧。一个平行剪辑,巧妙地将花州和哈岚,郑北和顾一燃联系在一起。《雪迷宫》的叙事干净利索。平行剪辑彰显时间的叙事作用,在这里,时间成为《雪迷宫》的谜面,是塑造英雄形象的手段。第二、三集用大段篇幅拍了五人团紧张又忙碌的一天。郑北三顾茅庐请来顾一燃。两人到办公室的时间是10点40。然后,郑北接到新任务,说谢启成在俩点后交易。饭点时间交易,有一种原因是饭点时段的掩护性更强。郑北伪装成买家,与谢启成在酒店碰头,交易期间,郑北不小心暴露,双方发生了火并。此时,时间到了12点45。回到警局,辛铁钢连忙给人做饭。这个情节既让新人物辛铁钢登场,也在说禁毒工作的不易,不能按时吃饭是警察们的工作常态。顾一燃连干三碗猪肉粉条大米饭,东北美食征服南方胃。猪肉炖粉条是真香,顾一燃长期以来是按时上下班的高校教师,饮食节奏突变,肠胃不适应,多吃属于正常反应。饭后成员出了一趟外勤,回到局里,夜里还要听顾一燃讲课。郑北带顾一燃到家后,已经近22点了——墙壁上的钟表能看到时间。第二、三集有大量钟表的出现,就是在告诉观众,五人团在这一天做了很多事。郑北是五人团的大哥,1968年生人,此时29岁。顾一燃是1970年生人,此时27岁。张雪瑶、赵晓光、丁国柱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,可以肯定他们比郑北年龄小。通常来说,人体在20-30岁之间,各方面机能都处于顶峰。五人团正处于他们人生中的体能巅峰时期。他们扛得住繁重的工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五人团拥有"我要让世界变好"的工作热情。巅峰体能和工作热情,铸就了他们的英雄气质。就前七集的内容来说,顾一燃的禁毒意愿既有职业道德,也有私人情感,晓晓姐和顾父的死给了他和毒品抗争到底的勇气。有意思的是,雪迷宫没有为了拍英雄,就忽略英雄们日常生活的一面。二、日常风味《雪迷宫》拍出了东北人日常生活的喜剧气质。比如,赵晓光向郑南示爱:怪不得大家都唱烛光里的妈妈,烛光里的你,也挺好看的。郑南对他有非常正式的回应——郑北是正义之光,有时也会嘴瓢。比如郑北说我们队都是年轻的小伙子。张雪瑶听到后,头都摆成向日葵了,“哥,我本是女娇娥”。再比如,郑北把顾一燃带回哈岚。高局说,“你告诉我顾一燃不来,我把申请好的招待所退了。”此时郑北撇了撇嘴唇,唇角处有一阵轻微的抽搐。哈哈哈,每个打工人对领导的擅自安排,谁还没有个小脾气?这个安排是笑点,也是剧作技巧。无法住进招待所的顾一燃,顺势成为郑北生活的闯入者。就这样,顾一燃成为观众了解郑北的眼睛。第三集,顾一燃去吃郑北家的鸡架,饭桌上郑父说现在事业有成,多亏他当年下海。郑妈吐槽,你那叫下岗。把被逼无奈的下岗说成积极进取的下海,喜剧的底子有悲剧。下岗的小细节,是《雪迷宫》对东北90年代阵痛的一个精准捕捉。除了郑家,剧中还有很多人的原生家庭,都有下岗的痕迹。比如赵晓光的父母去了深圳,张雪瑶请同事吃她父亲崩的爆米花,比如姜小海的捕前职业是个体户。姜小海当然是《雪迷宫》的关键人物。他第一次和警方交谈,桌面上映出他的倒影。主动报案却隐藏宋文坠楼的信息,这暗示姜小海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。我们看到的姜小海,未必是姜小海的真面目。时代的一粒沙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,有的人被沙淹没,有的人努力把沙变成滋养生命的土壤。姜小海属于哪类人,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悬疑只是《雪迷宫》的外壳,一个小时代的命运选择和走向才是剧的内核。剧中的正邪斗争,本质上是两种生活观的较量。下岗的如郑家积极自谋生路,没下岗的如宋文宋武,误入歧途。宋家两兄弟本是玻璃厂的保安。小白楼毒品案发生在玻璃厂,企业员工成为毒贩,暗示企业凋敝。企业凋敝的细节,在剧集中俯拾即是。比如“超级豪华办公室”,是由一个废弃多年的食堂改造而成。导演用远景镜头,传递一个让人伤心的事实,食堂荒废的背后,是一个消失的工厂,也是成百上千张吃饭的嘴。再比如,从下岗工人成功转型为个体户的郑家,鸡架店里的物价,有1元钱的鸡架 ,1.5元的牛肉面,4元的猪肉炖粉条,大骨头炖酸菜估计是店里最贵的菜了,8元一份。价目表看似物美价廉,其实也是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。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,都能看出老工业区的荣光不再。当然,《雪迷宫》的整体气质依旧是有不被困境打倒的精气神。郑北和顾一燃都有自己的心魔,一个是好友,一个是亲人,他们共同努力,就是不希望让其他人也经历自己的伤痛。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。什么是英雄呢?英雄未必是运气好的人,而是即便运气不好,被命运捉弄,他们依旧不向命运低头的人。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形容英雄,他们淋过雨,因此记得给别人打伞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